墨香浸指尖,非遗 “活” 起来!通渭县图书馆活字印刷体验课唤醒千年技艺
“字要反着排,印出来才是正的!”8月30日,通渭县图书馆活动室内,8岁男孩王梓轩举着刚拼好的“朝辞白帝彩云间”木活字版,迫不及待地向老师展示自己的“成果”。这场“活字印刷体验课”上,像这样充满童趣与专注的场景不时上演——指尖翻飞间,一个个木活字在版面上轻轻归位;墨香氤氲中,经典唐诗与吉祥话语在宣纸上缓缓显形。
活动现场,授课老师以活字印刷术的千年演变历程为主线,将这一“课本里的四大发明”从历史典籍中“唤醒”,更巧妙串联起通渭书画文化的传承脉络,让古老技艺与地方文化基因深度交融。从讲解活字的选材、刻制原理,到演示传统排版技法,老师用通俗的语言拆解专业知识,让参与者快速理解这项古老技艺的精髓。
体验环节中,孩子们从字盘里精挑心仪的木活字,到遵循传统技法反向排版、用工具精准固定,再到小心翼翼蘸取墨汁、轻覆宣纸、用刷子均匀拓印。一幅幅浸润着墨香的作品新鲜“出炉”,既有“白日依山尽”“春风又绿江南岸”等诗句,尽显古典雅致;也有“国泰民安”“阖家幸福”等吉祥话语,传递美好祈愿。
“原来拓印的力道这么有讲究——轻了字不清晰,墨多了又会晕染,古人真是藏着太多智慧!”调试墨量时,家长李莉娜的感慨,道出了众多参与者的心声。另一边,家长王先生看着孩子专注对齐每一个活字的模样,忍不住点赞:“这种体验太有意义了,既让孩子读懂了活字印刷的历史,又锻炼了耐心和动手能力,比单纯看书、听讲生动多了。”从稚气未脱的孩童,到陪伴参与的家长,每个人都在动手实践中拉近了与非遗的距离,读懂了文化根脉里的温度。
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,活字印刷术的传承从未远离生活。通渭县图书馆此次公益体验课,既是公共文化服务惠民的生动实践,更让千年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,打破了非遗与大众之间的“距离感”,以“可触摸、可操作、可带走”的设计巧思,让群众在墨香与实践中直观感知传统文化的力量。
“后续我们会持续开展此类非遗体验活动,让更多人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”图书馆副馆长孙斌介绍,未来还将结合通渭书画、民俗等地方特色资源,进一步推动非遗传承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,让更多像活字印刷术这样的文化瑰宝,从典籍走向日常、从“小众”走向“大众”。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通渭县图书馆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通渭县图书馆赞分享推荐 写留言 ,选择留言身份
原标题:《墨香浸指尖,非遗 “活” 起来!通渭县图书馆活字印刷体验课唤醒千年技艺》